杭州蕭山:新街三個“高”推進應急消防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2022-10-13來源:中國安全生產 作者:杭州市蕭山區應急管理局 盛振剛
今年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應急消防管理責任體系和能力建設工作的相關要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街街道聚焦應急消防管理站建設,堅持“創新融合”總思路,圍繞“三個高”狠抓落實,全力促動相關工作質效并進、走向深入。
高起點統籌,健全應急消防管理組織架構
統籌謀劃,打造一體兩級應急管理體系。新街街道成立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部署,在綜合信息指揮室掛牌設立應急消防管理站,統籌協調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并依托專職消防隊組建一支綜合應急救援隊,應對處置突發事件。各村社成立應急消防管理工作組,由村社書記任組長,并組建一支村級應急救援隊,遇突發事件第一時間開展救援處置。
條塊結合,創新高效協同應急監管模式。實行“應急消防管理站+專業委員會”的“1+X”應急監管模式。應急消防管理站負責統籌協調,專委會負責行業領域內的日常監管工作。整合街道5個職能科室6支條線力量,創新11個專委會,對轄區企業、單位、場所等實行宣傳培訓、檢查整治。同時完善村社網格化管理架構,建立“1+2”村級塔式工作群(即1個浙政釘群+網格長到微網格長再到戶的2個層級微信群),充實應急監管檢查力量,實現“專業力量條抓、統籌力量強塊”的高效協同機制。
聚力整合,提升聯合聯動應急救援能力。依托專職消防隊,整合城管、民兵、醫務人員等力量,組建一支115人的綜合應急救援隊,并設置火災事故、交通事故、醫療救護等14支不同類型的應急處置分隊,遇突發情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各村社依托區域型微型消防站,整合黨員干部、網格員、電工、泥水工、挖掘機手、醫務人員等力量,組建22支村社應急救援隊,遇突發險情第一時間組織開展自救互救。
高標準建設,創新融合型應急消防管理站
建強辦公空間,陣地建設規范化。為便于管理規范化、辦公便捷化,立足街道6000多平米“一站式”辦事服務中心,高標準建設應急消防管理站,分類設置接待區、辦公區、辦案區“三大”功能區,并規范配置辦公室、會商室、詢問室、培訓室、值班室、指揮中心、應急裝備庫等“六室一中心一庫”,同時上墻信息公示欄、工作職責、工作制度等進行規范管理。
建齊隊伍資源,檢查執法專業化。整合安監中隊檢查輔助人員13人、消防中隊9人、食藥中隊12人,統一設置6間辦公室,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合署辦公,獨立運行。高標準配齊電腦、打印機、執法記錄儀、照相機等辦公設備,足額配備檢查執法車輛6輛,全面保障安全執法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有序開展。
建優應急平臺,事件流轉高效化。借助綜合信息指揮室一網統管、應急管理、綜合執法三大功能,通過綜合指揮中心和村社應急調度室的協調聯動,充分發揮“一室統籌”“一事流轉”“一站執法”優勢,實現突發事件受理流轉處置高效運轉。自主研發“執法藍”掌上輔助系統,設置特色檢查清單,如工業企業、建筑工地、出租房等,通過“一屏掌控”進行安全執法檢查,實現隱患排查、整改、執法全流程線上閉環。
建強物資保障,搶險救災聯動化。目前,街道已設置兩級應急物資倉庫,其中街道級物資庫5個、村級物資庫22個,為科學開展應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撐。全域范圍內共建成避災安置場所33個,其中街道級3個、村級21個、其他9個,總計可容納9000余人,有效實現避災安置點位全覆蓋。
高效率運作,全面夯實平安基礎
建制度定方案,完善應急預案。厘清應急管理各項工作職責,制定“五大制度”(工作例會、隱患排查治理、災害風險辨識管控、事故災害信息接報、值班值守)、“四項機制”(監測預警、會商研判、協調聯動、調查評估)、“一個方案”(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確保應急管理工作運行規范化。梳理匯總原有應急預案,高標準編制專項應急預案19項,充分發揮預案在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開展六大活動,實施勤查嚴治。針對街道量多面廣的特點,持續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訓、大演練、大宣傳、大評比“六大活動”。今年以來,累計出動檢查力量3000余人次,檢查單位4000余家次,發現隱患近5000個,整改率96%;通過“六大培訓”(應急隊伍培訓、網格培訓、規上企業“兩員”培訓、開發區企業培訓、出租房東培訓、執法隊培訓),累計培訓人員6000余人次;組織華潤雪花等專項演練2次,防汛防臺等綜合性演練4次,消防等比武式演練18次;通過新街“紅領圈”、實有人口排查、廣場活動、官網、公眾號等進行線上線下宣傳,普及應急管理知識;利用村社“紅黃黑榜”、“顯影臺”等進行評比,晾曬安全檢查整治工作成果,促質提效。
下一步,新街街道將繼續強化隊伍建設、優化工作舉措、推廣優質經驗做法,加快打造具有蕭山辨識度、區域示范力的應急管理基層樣板,為打贏“除險保安”攻堅戰、護航黨的二十大貢獻更多蕭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