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年湖南省煤礦安全形勢分析
2022-09-27來源:中國安全生產 作者:湖南省工程地質礦山地質調查監測所 楊新華 唐建軍 曠巍
湖南省煤礦賦存特點
根據湖南省二級構造特征將省內煤田劃分為六大煤田,從南向北依次為:資汝煤田、郴耒煤田、韶山煤田、黔溆煤田、桑石煤田。省內煤礦均為地下開采方式,煤層相對較薄,地下水賦存豐富。湖南省地勢屬于云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斷層、褶皺構造較多,煤層賦存條件復雜,煤炭資源分布廣,煤層不穩定,地質構造復雜。煤層體松軟,透氣性差,瓦斯突出井較多。
煤礦事故不同類別比例分析
2016-2021年湖南省煤礦死亡事故基本情況:省內煤礦共發生各類生產死亡事故35起,造成死亡人數97人次(數據來源于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湖南局網站)。事故類型數量及造成人員死亡數量見下表1,不同事故類別分布見圖1。
從上表得知事故的發生頻次從高到低依次為頂板事故、瓦斯事故、運輸事故、其他傷害、放炮事故、透水事故。頂板事故,瓦斯事故,運輸事故約占死亡事故數的82%,死亡人數約占死亡事故數的65%。在發生次數大于3次的死亡事故統計中,死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為瓦斯4人/起,運輸1.6人/起,頂板1.44人/起。省內煤礦瓦斯突出井較多,易引發瓦斯事故,平均每起瓦斯事故都很嚴重。省內煤礦地質結構復雜,煤層體松軟易引發頂板事故,頂板死亡事故發生最為頻繁,約占六年統計數據的45%。應對湖南省內煤礦巷道頂板事故頻發的具體措施:加強安全投入,保證工程質量,通過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對不同性質的圍巖,通過參數模擬計算優選合理的斷面尺寸結構;對重點部位的巷道要有動態監測監護手段,及時發現異常參數,排除巷道安全隱患。
煤礦事故年份比較分析
從2016-2021年,省內煤礦每年發生事故數量及死亡人數統計表見下表2,趨勢圖見圖2。
圖1 煤礦事故比例圖
從圖2中可以發現2016-2021年省內的煤礦死亡事故發生數量總體趨勢向下,同時死亡人數總量也是下降趨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依據死亡人數統計這六年的煤礦死亡事故有2起重大事故,33起一般事故。其中兩起重大事故分別為,2020年源江山煤礦造成13人死亡的“11·29”重大透水事故;2017年吉林橋礦業造成18人死亡的“7·11”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也正是這兩起重大傷亡事故導致圖2中的死亡趨勢線有反彈。
圖2 煤礦事故數量及死亡人數年度趨勢圖
在“十三五”期間湖南省的煤礦死亡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除去2017年,在統計的其他五年死亡事故數量均低于10次?!笆濉逼陂g的死亡事故年均為7次。在“十四五”開端,2021年湖南省煤礦死亡事故控制在1起,死亡2人,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歷史上最少,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創歷史最好成績,首次實現全省煤礦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的一年。
兩起重大事故的共性分析和應對措施
源江山煤礦“11·29”重大透水事故、吉林橋礦業“7·11”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兩起事故共同點都是相鄰礦山隱患最終引起事故的發生,與相鄰廢棄礦山存在貫通巷道,礦山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未對相鄰的礦山隱患進行排查,事故發生時均為違法違規生產。源江山煤礦透水事故,源江山煤礦超深越界盜采國家資源,上部水平階段有大量老坑積水未及時發現及排患;吉林橋礦業中毒事故,吉林橋礦業還在停產整改期間,違法開采前未對相鄰關閉礦井進行閉井檢查。兩家的企業負責人均存在安全意識淡薄及僥幸心理。因此礦山企業對周邊關閉礦井要進行定時監測和隱患排查,做好礦山應對周邊關閉礦井防排水措施;政府職能部門要做好安全監管監督工作。
小結
湖南省“十三五”期間對比“十二五”期間,煤礦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都有了大幅減少趨勢。近年來煤礦安全趨勢向好,應本著“減少一般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杜絕重特大事故”的原則,從人員培訓與教育、深化改革與更新技術、重點防控對象、監管監察工作和落實國家規定制度五方面做好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對發生頻次高的事故類型要加強員工安全意識,能夠識別前期隱患;危害程度高的事故類型要加強事故隱患排查;對相鄰的閉坑礦井要進行動態監管,加強相鄰礦井空區積水及有害氣體的排查。礦企應該采用新的開采技術與支護手段,保證礦山生產安全,同時采用新科技加強安全隱患監測,早發現早清除。礦山安全運行亦是礦山增加效益的最強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