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xbxj5"><nobr id="xbxj5"></nobr></span>
      <address id="xbxj5"></address>
      <form id="xbxj5"></form>

      <noframes id="xbxj5">
      站內搜索
        加入收藏
      首頁 >> 本刊策劃 >正文

      精準監管,防控安全生產風險

      2022-06-21
      來源:中國安全生產 作者:本刊記者 張愛玲 程程 特約記者 楊志剛 李明偉 通訊員 胡嘉巖 何邦媛 蔡輝 穗應宣  肖洋 馬蘭琴


      策劃人語:

        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就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精準防控重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大事故,確保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近期,各類企業生產經營建設活動進入旺季,加之疫情形勢有所反復,部分地方在防范安全生產風險、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方面暴露出一些問題。日前,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對壓緊壓實安全責任、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進行部署,并提出了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15條措施,其中一條就是要嚴格落實部門安全監管責任。

        46日,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部長黃明主持召開部黨委會和部務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部署要求,進一步推動落實安全生產15條硬措施。黃明強調,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遏制新的重大事故的政治責任,以過硬措施、嚴實作風全面壓實責任,排查整治風險隱患,確保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為防范和遏制安全生產風險,穩扎穩打抓好重大安全風險防控工作,各地在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方面進行了系列創新,本刊采訪了部分省市應急管理部門在嚴格管控安全生產風險、實施精準監管方面的典型做法,為各地下一步做好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提供借鑒。

       

      山東:創新安全生產駐點監督模式

       

        作為創新安全治理模式的一項重要探索,山東省安全生產駐點監督開展已滿一年。一年來,山東省駐點安全監管在消除安全隱患、防控安全生產風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建立問題直通車,及時消除重大隱患

       

        中航油山東分公司臨沂油庫外部安全距離不足,當地緊鄰油庫建設了2.9萬多平方米廠房、庫房、居住筒子房,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駐點組認定為重大事故隱患,督促臨沂市河東區政府立即依法查封企業并停產撤人,協調落實資金5600多萬元,一月內全部拆除,徹底消除了重大事故隱患。類似這樣的重大隱患,山東省駐點工作開展以來已發現75項,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駐點監督人員在德州督導



        目前,山東省縣級以上相關部門共有10871名監管人員在9807家企業開展駐點監督工作,累計督促企業整改問題隱患46.3萬項。各級各有關部門嚴格執行“問題解決直通車”制度,駐點監督人員發現問題或隱患后,立即督促企業整改,對重大隱患直報派出單位,提請啟動執法程序,督促企業按時整改,在事故防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防范事故,創新實施駐點監督工作

       

        2021126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安全生產工作專題會議,要求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督”的原則,對重點領域、重點企業,選派專門人員實施常態化駐點監督。山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省應急管理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先后下發《關于開展安全生產駐點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山東省安全生產駐點監督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等,對全省安全生產駐點監督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明確省級14個行業系統分別向安全生產重點企業、重點場所派駐人員并動態調整:省級部門主要向中央駐魯企業、省管企業進行派駐,市縣部門主要向本區域行業領域內規模大、風險高、易發事故、安全生產自身能力不足的企業派駐,省直部門統一指導本系統駐點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相關部門監管人員保包括應急管理系統5006人、公安系統1476人、交通運輸系統889人、住建系統539人、工信系統466人、市場監管系統434人、電力系統434人、人防系統409人、農業農村系統337人、文化旅游系統331人、水利系統246人、能源煤炭系統217人、司法監獄系統81人、山東海事系統6人。

       

      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

       

        山東省各級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成立駐點監督領導小組,制定了方案、下發通知、配發《工作手冊》,積極開展工作。濟南、淄博等市建立駐點監督人員日志和駐點企業登記制度,實時記錄駐點工作情況,確保駐點監督工作有序有效開展。青島等市召開駐點監督工作交流會,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完善機制,推動工作開展。濱州等市每季度召開駐點監督工作會商會,通報情況,分析問題,研究對策。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成立駐點監督工作專班,開發駐點監督APP和網上平臺,推動工作落實。

       

      突出重點行業企業,開展駐點監督

       

        公安系統組織對民爆物品作業企業開展了駐點監督,對重點路段逐一派員盯防。住建系統組織向房屋市政工程施工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派駐了人員監督。交通運輸系統組織向“兩客一?!敝攸c道路運輸企業、重點港口危險貨物裝卸倉儲企業、重點交通工程建設單位等派駐了人員監督。應急管理系統主要向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冶金等企業派駐了人員監督。文化旅游系統組織對嶗山、泰山、三孔、臺兒莊古城等重點旅游景區開展了駐點監督。工信、水利、市場監管、電力、能源、農業農村等系統都按要求向重點單位派駐了人員,進行駐點監督。

       

      緊盯關鍵節點,強化安全防范

       

        山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制定了八項重點工作任務清單,要求駐點監督人員做到動火作業、設備檢維修、高空作業“三個現場必到”,指導駐點監督人員盯緊看牢重點環節、關鍵步驟。山東省交通運輸廳要求駐點運輸企業的監督人員集中發車必到場、員工培訓教育必到場、動態監控抽查必到場,從源頭上防范事故發生。20214月,濟南煉油廠組織設備檢維修,山東省應急管理廳駐點監督人員始終盯守在現場。臺風“煙花”過境期間,山東省水利廳安排人員對重點工程逐一駐點監督。

       

      監督與幫扶結合,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各級各部門駐點人員及時將各級黨委、政府有關安全生產的決策部署傳達到企業,并聘請專家幫助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立足監督,對發現存在重大風險隱患或重大風險隱患整改不及時、不到位的,提出行政處罰和嚴肅問責,累計提出行政處罰或問責建議1074條。立足幫扶,組織開展“開工第一課”、安全晨會、警示教育,落實安全總監制度,落實舉報獎勵,累計開展安全培訓5.9萬場次,獎勵職工8.9萬人次。針對危險作業、人防、物防、技防、風險管控等督促企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4.5萬余條,開展突發事件應急演練3.6萬場次。

       

      強化調度管理,確保務實高效

       

        山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制發了《駐點監督工作情況統計表》,每月對各系統駐點工作開展情況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調度匯總。山東省有關部門每季度對駐點監督工作進行一次會商研判,交流情況、分析問題,提出下一步措施和建議。各級各有關部門嚴格執行崗前培訓和定期輪換制度,確保工作銜接不斷檔、無縫隙。山東省交通運輸廳依托省委黨校省交通運輸廳分校舉辦駐點監督工作人員培訓班,提高駐點監督人員能力素質。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研究制定了《駐點監督工作紀律清單》,確立十條工作紀律約束應急管理系統駐點人員駐點監督行為。

        據悉,駐點監管工作實施一年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駐點監督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部門派出的駐點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有的從二級單位、所屬學校等單位選派人員駐點;已駐點的業務骨干因本單位工作任務重,存在“兩頭跑”的現象。二是駐點企業選擇不夠精準。有些省直部門將監督人員派往省管企業總部或央企的二級單位,沒有下沉到生產一線。三是作用發揮不充分。多數部門派出的監管人員采取分組管理,一個組負責幾家企業,在一家企業駐點的時間較短,難以發現企業深層次的問題,不能提出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措施。

       

      明確分級監督,實施分類派駐

       

        針對存在的問題,山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省應急管理廳落實省委主要領導“科學劃分企業安全等級,健全完善省市縣分級派駐監督制度,該哪一級派駐就由哪一級落實,把行業監管責任、屬地責任與企業主體責任緊密結合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分析梳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分級分類駐點監督工作。

        明確分級監督。按照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山東省安全生產行政責任制規定》,省市縣三級實施分級駐點監督。相關部門在向企業總部、單位派駐人員時,可直接選取其下屬生產經營單位開展駐點,上級部門已派駐的,下級部門不再派駐,避免交叉。

        實施分類派駐。山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省應急管理廳將組織對全省企業安全狀況進行評估,按A、B、C、D4個等次確定安全等級。對安全管理狀況好的A、B類企業,實行綜合、定期派駐監管;對安全管理狀況較差的C、D類企業,實行常態化專人駐點監督,企業安全等級不提高,駐點監督人員不撤回。

        搞好管理培訓。督促14個省直部門加強對本系統駐點監督人員的指導,組織好人員輪換,選派業務能力強的同志開展駐點監督工作。加強對駐點監督人員培訓和考核,提高駐點監督人員履職能力。督促駐點監督人員嚴格執行各項紀律要求,做到駐點不添亂。

        優化指導服務。指導各級駐點監督人員廣泛開展向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活動,幫助解決安全生產難題、培養安全生產管理人才,建設安全管理團隊。把駐點監督與安全生產大診斷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協調高水平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安全專家與駐點監督人員共同開展工作,幫助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強化督導問效。組織山東省安全生產專項督導組對全省駐點監督情況開展一輪專項督導,對專項督導發現的駐點監督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不在崗在位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及時通報,嚴肅處理。

       

      四川:借“智慧”讓?;髽I安全監管更精準

       

        化學工業是基礎產業,?;髽I安全生產問題備受關注。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與融合,20213月,應急管理部下發《“工業互聯網+?;踩a”試點建設方案》,提出要推進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深度融合,提高工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評估能力和本質安全水平。




      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將風險監管延伸到企業


        隨著我國的工業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感知技術的快速發展,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髽I安全生產能力,促進化學工業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髽I生產安全一直是四川省安全監管的重點工作,如何將互聯網高新技術運用到?;髽I生產安全監管當中去,是四川省各地都在探索的問題。

       

      建立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

      將風險監管觸角延伸到最小單元

       

        2021年,應急管理部先后下發了《“工業互聯網+?;踩a”試點建設方案》和《“工業互聯網+?;踩a”建設試點單位名單(第一批)》,其中,宜賓天原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宜賓海豐和銳有限公司入選第一批試點單位。

        據了解,宜賓海豐和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豐和銳)是西南最大的氯堿化工企業,現有員工1030人,配備各級管理技術人員220人、專職安全管理人員21人和注冊安全工程師5人。海豐和銳屬于兩重點一重大企業,有重大危險源11處(其中,一級重大危險源2處),涉及重點監管工藝3個,涉及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5種。

        成為試點單位后,宜賓天原集團成立了由海豐和銳總裁任組長的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項目小組。202110月,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上線試運行。20221月,正式投入氯堿分廠試運行。

        據海豐和銳有關負責人介紹,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將工業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髽I安全生產有機結合,涵蓋了應急管理部《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指南(試行)》的5個化工安全應用場景。此外,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形成另外3個特色應用場景和1個安全風險管控中心,其中,包括安全責任清單管理、雙重預防安全管理、作業安全管理、物資全程精準管控、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人員安全信息化管控、設備預先性管理、GDS分級管控和海豐和銳公司安全風險管控中心等功能模塊,又稱為“工業互聯網+?;踩a‘8+1’平臺”(以下簡稱“8+1”平臺)。

        據了解,海豐和銳多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安全管理人員都深度參與了該平臺的建設過程,通過將工業互聯網技術融入?;髽I安全生產,把安全知識固化到信息化平臺,可以實現?;髽I安全生產管理的規范化、數字化、智能化。同時,該平臺具有安全責任清單履職情況的動態跟蹤、預警提醒、記錄考核等功能,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執行過程可追溯,實現安全生產工作的閉環管理。

        如何培養員工安全作業的行為習慣?海豐和銳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班組級安全管理流程,安全管理完全融入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將安全生產日?;?,提醒員工將安全作業的概念融入日常的生產操作中去。

        此外,海豐和銳還將智能感知技術應用于生產全過程,采用“視頻監控+AI”算法,對各類人員不安全行為或人員安全智能感知,對危險行為和不安全因素及時預警,有效防范事故發生。將重大危險源、人員定位、危險化學品、應急消防設施等信息融入3D實景地圖,實現應急處置的精準定位、快速施救,助力應急風險管控。

        “使用這個系統平臺,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這個平臺辦理特殊危險作業許可很方便,省去了很多審查步驟,使審查變得實時、高效和快捷?!币速e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羅埼原回憶說,“比如對施工作業人員資質的審查,因為系統里上傳了施工作業人員的證書、有效期、錄入了親筆簽字和人臉識別,在票證辦理過程中需要進行簽字確認的時候,僅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完成,避免了每次辦證都要去確認一遍人員資質?!?/span>

        海豐和銳工作人員羅昭也對“8+1”平臺贊不絕口?!啊?/span>8+1’平臺中,我們液氯充裝崗位最常用的兩個模塊。一個是特殊作業線上辦理模塊,通過手機端辦理,實現了無紙化,追溯性更好,在進行風險辨識和安全措施落實的時候,每個步驟都需要進行現場確認,避免了漏項,票證的有效期可以自動生成,簽字通過人臉識別,特別方便。另外一個常用的模塊是日常作業清單,這個模塊有效地支撐了‘一崗雙責’的落實。后臺通過數據推送,每天推送需要履行的安全責任清單,作業人員只需要對照清單逐項完成,上傳支撐材料,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缺項、漏項,在進行事故調查時,也能快速調閱資料,對保護自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span>

        據海豐和銳負責人介紹,安全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是海豐和銳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變革,打破安全管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安全管理組織和管理模式的優化重組,為企業安全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實現企業安全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轉變。近期,海豐和銳將在氯堿分廠試運行基礎上在全公司全面推廣,同時持續對平臺進行優化迭代、去繁從簡,助力宜賓市?;髽I安全生產轉型升級。

       

      建立雙重預防機制

      借“智慧”讓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更精準

       

        安全生產需要全方位“體檢”,更需要是從思想深處敲響安全警鐘,從體制機制上找準問題根源,根治“反復排查、反復整治、反復存在”的低級循環問題。

        從20217月開始,瀘州市印發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擴大試點工作方案、指導手冊》和《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了內容、步驟、措施及時限,在全市24家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全覆蓋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深化“智”治安全。

        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瀘天化)自主研發了雙重預防信息平臺,率先完成了自建信息系統與國家雙重預防信息平臺的對接。

        據介紹,四川瀘天化通過重新對合成新老系統等9套生產裝置285個分析單元進行風險辨識,將13個風險單元、506條風險管控措施、267項人工隱患排查任務分別導入國家雙重預防體系信息化平臺2.0版,實現了風險分析單元、風險事件、風險管理措施、隱患排查任務、隱患排查記錄、隱患信息等數據與國家雙重預防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

        通過這個平臺,四川瀘天化可以實現對重大危險源進行集中監控、實時監測、超前預警,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平臺即實時發送報警信息。平臺還將公司、部門、車間、崗位人員等巡檢工作清單進行信息化管理,定時、定點、定人分級落實到人頭。排查出的隱患問題,檢查人員可以通過隱患清單處置流程線上通知到相關領導和專業人員,在手機端、PC端均可對隱患進行響應并安排落實處置。

        鄒偉是四川瀘天化的一名巡檢員,在當班的12個小時中,他每小時會對生產線上的離心式壓縮機、管線、安全閥等設施設備進行一次巡檢。每當一個巡檢點通過檢查,企業中控室的雙重預防體系管理平臺上,該點就會變成綠色;未通過檢查則變成黃色;長時間未檢查,該點就會變成紅色并觸發報警。為確保風險云控真實可靠,他還會現場將巡檢結果拍照上傳智能巡檢系統。這種以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形成的安全風險雙重預防閉環管理,提高了四川瀘天化的安全隱患治理效能和企業生產風險管控水平。

        截至目前,瀘州市24家試點企業累計上傳風險單元300余個、重大危險源管控措施5500余條、風險事件1000余個、隱患信息500余條,隱患整改完成400余項。2021年以來,瀘州市隱患排查率同比提高30%,隱患閉環整改率上升約25%。




      “智慧”系統讓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更精準


        排險除患永不落幕,安全生產永遠在路上。近日,四川省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重大安全風險進行了梳理,并制定了12個專項行動方案,各市(州)也結合相關方案,扎實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工作。

        “我們將嚴格按照工作任務治理時限要求和進度情況,每季度對各地區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同時,將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工作納入2022年度全省安全生產黨政同責考核?!彼拇ㄊ惫芾韽d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期間,將不定期會商調度并嚴格落實通報考核機制,確保四川省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浙江:數字智治,管好小空間的大安全

       

        有限空間歷來是威脅員工生命安全的“隱形殺手”,有限空間底數不清、風險不明,員工缺乏有限空間安全意識,對有限空間中毒、窒息、燃爆風險認識不足等問題,是導致事故多發頻發的重要原因。

        作為落實浙江省委“七張問題清單”安全生產整治的重點工作,浙江省應急管理廳聚焦有限空間作業事故防控核心難點問題,借助數字化改革,采取綜合措施,構建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頑疾,抓出實效,在前期全面梳理的基礎上,開展“七張問題清單”有限空間安全生產攻堅整治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202111月,浙江省應急管理廳選擇嘉興市和紹興市柯橋區,開展有限空間安全生產攻堅整治先行地區建設。通過出臺具體工作方案并完成動員部署,重點落實《安全生產法》《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和《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等,充分利用“工業企業安全在線”數字化應用,強化風險辨識、規范作業和嚴管監督,推進有限空間安全生產綜合整治。兩地通過細化出臺政府、企業、社會共治舉措,以數字化為重要手段,健全制度、標準、規范要求,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構建了嚴密的有限空間事故防控安全網,整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數字引領,讓有限空間生產更安全

       

        伴隨著安全管理員在門禁管控點的刷卡,浙江維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藝實業)的有限空間區域大門緩緩打開,而持有這張門禁卡的正是該公司安全管理員周國米?!霸O置門禁管控系統是為了避免出現無資質人員進入有限空間或者在非作業時間人員滯留有限空間的情況?!敝車捉榻B。

        維藝實業是2022年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七張問題清單”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問題整治攻堅行動的6家試點企業之一。該公司斥資安裝了氣體監測、視頻監控、一鍵報警等多種信息化設備。如此一來,有限空間內相關數據就會同步傳輸至中控室的有限空間安全監管平臺上?!澳男┪鬯貧怏w超限報警、哪些人員在什么時間進出了有限空間區域,都能夠在平臺上一目了然,非常方便?!敝車赘嬖V記者,此前,維藝實業有限空間內硫化氫氣體濃度超標,平臺報警,他當即聯系正要進入有限空間區域的作業人員,讓他們暫緩進入,消除了一起事故風險?!敖柚撈脚_,我們還可以實時監控作業人員的操作是否符合規范,并即刻進行安全提醒?!敝車渍f。

        據了解,202111月,柯橋區被列為浙江省“七張問題清單”有限空間安全生產攻堅整治先行地區之一后,柯橋區創新探索有限空間數字化安全監管模式,實現“風險一圖辨識、設備一碼管理、審批一體重塑、人員一庫查詢、檢測一秒預警、數據一網匯聚、救援一鍵到達”。目前,柯橋區已納管企業198家、有限空間2014處。

        為便于安全監管,柯橋區還依托有限空間安全監管平臺的數字孿生三維場景能力,實現有限空間線上數字化巡檢。通過監測、監控等物聯傳感裝置實現智能分析、精準研判、監測預警,并將企業數據與鄉鎮(街道)數字治理平臺共享,實現企業、屬地鄉鎮(街道)、區應急管理局三級數據聯通,且三個層級均設置24小時專人監管。

        “今后,監管平臺的數據還會傳輸至區智慧數字化監管平臺,經過大數據計算分析之后生成企業風險四色‘安全碼’?!笨聵騾^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日常執法人員就可以根據企業風險等級實施分級監管,優化監管執法力量配置,實施靶向精準執法。

       

      數字智治,全要素實現智慧監管

       

        柯橋區應急管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浙江省有限空間安全整治攻堅的試點地區,柯橋區以數字化為抓手,搶抓數字化改革契機,圍繞問題清單、需求清單、改革清單“三張清單”,研發數字化安全監管平臺,引導企業加強自治,全方位提高安全生產基礎,形成了一整套有限空間安全監管的成熟的運行體系,實現有限空間全要素的智慧監管。

        數據一網匯聚。針對多部門監管合力不足、單一數據分析碎片化等問題,匯聚企業有限空間、從業人員、物資裝備、作業審批、物聯感知等各項數據,打通發改能耗監控、環保污水檢測、企業污水池建設等數據,策劃應用場景,實現從被動處置到提前預警、從單獨監管到聯合監管的轉變。

        人員一庫查詢。針對作業人員違章作業、安全意識薄弱、監護人員監護缺位等問題,建立作業人員“儲備庫”,系統平臺內每年進行更新,實現作業發包單位可從平臺定向選擇作業人員,監管部門可現場核驗作業人員上崗資質。

        設備一碼管理。針對有限空間防護救援裝備破損失修等問題,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和物聯感知設備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建模,實現線上數字化巡檢。同時,對企業各項應急救援物資裝備賦碼管理,定期掃碼記錄檢查及維護信息。

        風險一表辨識。針對企業有限空間難辨識、風險認識不足等問題,建立有限空間風險數據庫,形成風險“三清單一提示”,指導企業有效辨識有限空間危險因素。在企業申報作業時,實時推送風險提示單,實現作業風險事前確認、事前防控。

        監測一秒預警。針對有限空間區域環境復雜、人員隨意進出等問題,依托視頻、門禁、氣體監測、人員定位等感知設備,通過數據關聯和智能分析,實現風險秒級預警提醒,現場秒級視頻呈現。

        審批一體重塑。針對作業審批繁冗復雜等問題,開發浙里辦APP“掌上有限空間”,實行作業線上報備,從“線下審批”變“線上審批”,提高作業申報效率,實現作業必報備,報備必監管。

        救援一鍵直達。針對應急處置不夠快、救援力量協同不高效等問題,依托一鍵報警裝置,聯通企業負責人、安全負責人、中控室負責人和政府、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實現緊急信息第一時間平臺發送傳遞,確保有限空間事故應急救援快速、協同、高效。

        無獨有偶,作為浙江有限空間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的另一個試點地區,嘉興市同樣加強數字監管,依托嘉興市應急管理局“工業企業安全在線”系統“有限空間安全作業”線上管理模塊,動態跟蹤企業有限空間作業整治情況,全面梳理核實有限空間數量、類型和易出現的安全隱患,強化針對性現場核實和執法檢查,警示牌、作業制度、培訓視頻、應急演練、安全承諾5項資料上傳。

        打開“工業企業安全在線”系統“有限空間安全作業”線上管理模塊,嘉興市每個縣(市、區),每個行業有限空間情況及每家企業“ 有限空間警示牌、作業制度、培訓視頻、應急演練、安全承諾、作業申請、作業空間”情況呈現眼前。

        “每一家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企業都要按照這個標準排摸上報自己的情況,目前嘉興市有限空間作業企業上傳率達到100%?!奔闻d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嘉興市圍繞有限空間作業常見的中毒、缺氧窒息、易燃易爆3種風險因素,要求企業進行自查,全面排摸基礎情況。嘉興市應急管理局還統一規范了有限空間場所安全警示牌內容及設置標準,并通過平臺落實到每一家企業、每一處作業場景。

       

      企業自治,全方位夯實安全基礎

       

        數字智治,不僅體現在有限空間安全監管方面,如同維藝實業一樣,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企業在數字化治理的驅動下,加強安全生產自治,提高了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生產水平。

        風險辨識更到位。有限空間企業在專家指導下建立有限空間風險數據庫,企業可以自主對照有限空間的種類、風險、管控、責任形成“四張”清單。同時,在“工業企業安全在線”平臺上傳警示告知牌、作業制度、培訓視頻、應急演練、安全承諾、作業申請、作業空間7項基礎信息。浙江省應急管理廳對基礎信息上傳的圖片、視頻、時間、描述均提出規范具體要求。目前,涉有限空間企業的信息錄入正在穩步推進。

        基礎建設更到位。以基礎設施裝備標準化改造筑牢安全底線,柯橋區應急管理局出臺印染企業有限空間建設標準,實現污水池內外全圍閉、門禁管理全封閉、視頻監控全覆蓋、監測預警全天候、應急裝備全配齊。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釀酒、造紙、建材等行業企業有限空間的基礎設施裝備建設。目前,紹興柯橋區已完成門禁安裝、升級207處,監控1026路,氣體檢測裝置372個,配齊應急救援裝備2034件。

        嘉興市應急管理局通過有限空間監管模塊平臺督促涉及有限空間作業企業負責人按時履行安全承諾,督促企業修訂完善有限空間作業生產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開展應急演練,促進了企業加強有限空間管理,從根本上夯實了有限空間企業安全生產基礎。

       

      江西:以信息化驅動應急管理現代化

       

        為認真貫徹落實《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智慧應急”試點建設工作的通知》和全國“智慧應急”建設現場推進會精神,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機制,突出實戰應用,創新開展“智慧應急”建設,積極構建一個大數據中心,精心打造一朵云、一張圖、兩張網,基本建成覆蓋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城市安全等重點風險領域的感知網絡、多手段融合的應急通信網絡,全面提高監測預警、監管執法、輔助指揮決策、救援實戰和社會動員五大能力,以信息化驅動應急管理現代化,取得了明顯成效。



      運用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查看企業安全生產情況

       

      高危行業感知“一張網”,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建成?;?、尾礦庫、煙花爆竹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推廣應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建設的煤礦安全生產綜合信息系統,形成高危行業感知“一張網”。江西省193家?;分卮笪kU源企業、101座尾礦庫、491家煙花爆竹企業、31家煤礦全部接入監測預警平臺。開展化工園區監測預警試點建設,完成新干縣鹽化城、新余市高新區化工園區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充分利用“03專項”窄帶物聯網技術,開展工貿行業監測預警試點建設,景德鎮梭式窯監測預警系統入選江西省科技廳202003專項及5G定向擇優項目,獲得70萬元獎勵。

        截至目前,江西省運用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處置預警信息190155條,安全承諾率、系統在線率、視頻路數在線率等指標在全國排名靠前。煙花爆竹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共發布預警信息106672條,均及時準確地消除了事故隱患。2021年汛期期間,利用尾礦庫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將990次強降雨信息及時推送給尾礦庫相關責任人,強化了風險防范。運用煤礦安全生產綜合信息系統,每月對井下有害氣體超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20218-12月江西省環境瓦斯超限報警有22礦、92次,一氧化碳超限報警有17礦、127次,全部及時消除了隱患。

       

      “互聯網+監管”體系,提高監管執法能力

       

        江西省推進建設了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企業安全生產用電監測分析系統、安全生產信用信息系統,積極推廣應急管理部建設的“互聯網+執法”系統,強化企業線上監管、執法與政務服務,形成“互聯網+監管”體系。

        江西省15792家企業在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登記注冊,共錄入隱患1464207項。220家?;?、煤礦、非煤礦山、煙花爆竹企業用電信息數據接入企業安全生產用電監測分析系統,對相關企業明停暗開、晝停夜開和超負荷生產進行監測監控,并在GIS地圖上進行顯示。安全生產信用信息系統打通與應急管理部、江西省信用中心和省安全生產監管系統接口,提高政務服務能力,已通過系統報送雙公示信用數據262條至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據悉,江西省應急管理廳主要負責人親自抓應急管理部統建“互聯網+執法”系統推廣應用工作,推動印發了《江西省應急管理廳關于全面推行“互聯網+執法”系統應用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安全生產執法示范活動的通知》等文件,確保江西省應急管理系統全部使用“互聯網+執法”系統,確保實現“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評、執法檔案網上生成”。截至20223月底,江西省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利用“互聯網+執法”系統開展執法檢查15265次,開具執法文書50448份,檢查發現隱患31227項,已實施行政處罰937.77萬元。

      應急救援 “一張圖”,提高輔助指揮決策能力

       

        依托江西省電子政務云建設應急管理云,支撐應急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匯聚。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利用AI技術,面向應急業務場景打造 “智慧應急大腦”,實現感知、認知、決策的進化,進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建設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匯聚融合相關數據,形成?;?、尾礦庫、煙花爆竹、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質災害、氣象和綜合數據8個專題圖,在EGIS地圖上展示整體態勢。

        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建設應急指揮信息系統,開發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抗震救災、危險化學品事故等多個專題輔助決策系統,將隊伍、物資、裝備等救援信息在一張地圖上展示,智能化分析研判災害事故,一鍵式調度救援隊伍,構建應急救援“一張圖”應用模式。接入了江西省“雪亮工程”視頻信號23萬余路,高速公路視頻信號98路,森林防火視頻信號702路,接入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人口熱力圖數據基站85.8萬座,應用于安全生產、地震、地質災害、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等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場景,全面提高江西省應急輔助指揮決策能力。

       

      應急指揮“一張網”,提高救援實戰能力

       

        江西應急管理廳建成省應急指揮信息專網,連通11個設區市、贛江新區和124個縣區、功能區,形成了應急救援指揮等關鍵業務和傳輸大容量信息數據的地面有線通道。建設應急無線專網,建成370兆省級數字集群移動交換中心,安裝1套省級和7套市級固定站,在64個縣配備了常規便攜基站、車載臺、對講機等終端,為現場救援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依托公網,搭建了全省應急管理圖傳平臺,為每個縣配備了4G圖傳終端,保障災害事故現場視頻及時傳送到指揮中心。建設衛星通信網絡,建設了省級KU衛星地面站,購置了8套高通量衛星便攜站,開展了高通量KA衛星的聯網應用,江西省應急管理廳新增了大型應急通信指揮車1輛、越野通信車4輛,為每個縣配備了天通衛星電話,實現了應急救援現場語音、視頻通信無盲區。搭建了省級融合通信平臺,集成融合了視頻會議、圖傳終端、視頻監控、寬帶衛星通道等視頻和數字集群通信、常規超短波通信、天通衛星電話、公網手機、固定電話等音頻多種通信手段,實現跨區域、跨頻段、跨制式的互聯互通,形成應急指揮通信“一張網”。

       

      “黨建+應急管理”新模式,提高社會動員能力

       

        2021510日,冰雹大風天氣造成江西豐城市董家鎮傅家村12戶、20人房屋瓦片、窗戶不同程度損壞,第二天又突降暴雨,屋頂窗戶漏水,造成受災群眾暫時無法居住,12戶受災群眾通過“黨建+應急管理”系統的微信小程序進行救災救助申報,村委會迅速組織力量,將受災群眾轉移到村部生活并進行救助,讓受災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這就是江西省“黨建+應急管理”系統在實際運用過程的一個生動案例。




      創新“黨建+應急管理”新模式


        據悉,江西省應急管理廳融合江西省委“江西省基層黨建信息化平臺”,創新“黨建+應急管理”新模式,加強基層黨組織對應急管理工作的統一領導,提高基層應急管理能力。

        推動江西省委組織部在江西省基層黨建信息化平臺上增加預報預警、轉移避險、救災救助、宣傳教育等應急管理功能模塊,系統可以點對點視頻連線江西省11萬余個黨組織、233余萬名黨員,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應急處置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覆蓋江西省4500萬余名群眾,實現應急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連通江西省應急指揮平臺與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通過短信平臺、公眾媒體等渠道將預警信息發送到基層和個人。與江西省廣電局共同推進應急廣播工作,打通江西省應急指揮平臺與省廣電信息發布平臺接口,通過3.3萬余個村村響、大喇叭進行應急宣傳、預警信息發布,充分發揮應急廣播作用。

        轉移避險“快速預警、視頻調度”。2021年防汛期間,江西省宜春市多次運用“黨建+應急管理”系統,現場視頻調度掌握水庫、山塘等重要防汛點的水情、雨情情況。20216288-16時,豐城市荷湖鄉降雨89.5毫米,通過“黨建+應急管理”平臺及時發送災害預警、轉移避險信息,全程跟蹤指揮調度,荷湖鄉緊急轉移車草村陂下組地質災害點的群眾2戶、共6人,有效地避免了群眾傷亡和財產損失。

        宣傳教育“精準發送、全員覆蓋”??梢匀珕T覆蓋、定向發送宣傳教育內容,讓信息及時、準確傳遞到指定目標。利用系統開展了《生命重于泰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電視專題片的宣傳教育,豐城市最高日瀏覽量達6374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

       

      廣東廣州:創建安全生產“一線三排”新戰法

       

        安全生產“一線三排”(以下簡稱“一線三排”)是廣東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的創新舉措,是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有效方法。廣州市作為省會城市準確把握“一線三排”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將“一線三排”作為穩住安全生產基本盤的重要法寶和開展安全生產三年行動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努力打造“一線三排”升級版,形成大應急、大監管、大服務的良性循環。

       

      細化“一線三排”,形成監管服務抓法戰法章法

       

        據了解,“一線”是指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三排”是指事故隱患的排查、排序、排除。廣州市不斷深化細化“一線三排”,形成“未急先應”“借題發揮”“小題大做”“順藤摸瓜”等一系列抓法、戰法、章法。

        “未急先應”——提早一步監測預警。研究制定了《廣州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規定》,完善廣州應急廣播線上線下多渠道應急信息發布機制,協調三大運營商、廣州市氣象局、廣州廣播電視臺等渠道播發預警信息;建立全國全省全市“一盤棋”應急響應機制,推動各區各部門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堅決遏制類似事故發生。

        “借題發揮”——提升一級傳導壓力。廣州市委、市政府以上率下加壓推動“一線三排”,市委書記、市長等市領導具體部署,向全市發出“切實用‘一線三排’守牢、守住、守穩安全生產基本盤”的要求,組織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黨組會議、常務會議、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全市安全生產重大問題45項,并建立城鄉安全聯勤指揮機制。




      企業安全生產“一線三排”標識牌


        “小題大做”——提前一步阻擊風險。廣州市深究、深挖、深追風險,做到不輕描淡寫、不交差了事、不自欺欺人、不依不饒。定期匯編非生產安全(未遂)事件和死亡人數為兩人的臨界較大事件事故清單,并警示通報各區各部門抓早抓小抓苗頭,堵在萌發,阻于未遂。開展工傷預防生產安全事故試點工作,以工傷大數據為抓手,捕捉事故弱信號,推動各級各部門對相關企業實施精準監管,督促企業落實風險管控和事故防范措施。

        “順藤摸瓜”——提高一檔加壓監管。廣州市緊盯261家重點管控非煤礦山和工貿八大領域企業、131家重點?;飞a儲存經營企業和17支?;窇睋岆U隊伍,梳理明確安全防范工作重點、監管措施和責任清單。深化開展現場回訪、案情回放、專家回查、責任回溯、監管回路的“五回”專項行動,加大力度協調嚴重違法行為適用《刑法修正案》銜接,全面從嚴執法。

       

      “科技+創新”,體現監管服務深度力度強度

       

        重點項目重點服務。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投入1.41億元高標準建設融應急值守、隱患排查、預案管理、隊伍建設、物資保障、預測預警、指揮調度、視頻會商、實時監控、災情發布、輿情監控、統計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黨委政府和應急管理部門應急指揮中心。精心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亞洲最大的應急安全全民體驗館,建設1.4萬平方米實體館、移動體驗館(車)、網上虛擬體驗館,互動體驗實訓項目350項。

        重大風險重點管控。提出70項季節性風險防范措施,掛牌整治重大事故隱患21項。探索實施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述職制度、安全生產班會制度、重大危險源“源長制”。聯合中國安科院對21家?;分攸c企業開展滴灌式專家指導點評,對13家?;飞a、儲存企業的項目深入開展“一線三排”執法檢查。實施《?;菲髽I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量化管理規定》,從7個方面73項內容精準量化鎖定紅D、紅C高風險企業。

        重點時段重點防范。定期編印“春節”“五一”“國慶”和汛期、夏季、歲末年初等重點時段風險評估與防控對策報告。結合近五年事故制定了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負面清單,通過梳理運用法律標準規范的確定性來深化“一線三排”的有效性和精準性。梳理15起典型夏季生產安全事故并提出28項監管措施,警示提醒全市?;?、化工、醫藥和非煤礦山、工貿企業落實。每逢節假日,市、區和鎮街每日派出工作組,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開展執法檢查。

        重點人群重點履職??椕茉呜熑捂湕l,有效形成覆蓋黨政領導責任、行業“三個必須”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和應急管理部門綜合監管責任的細密責任體系。成立市級宣講團,在市委黨校開設安全生產課程,向各級黨政領導講清講透“一線三排”工作機制。深化鄉鎮(街道)網格化管理,使3000多名一線專職安監員成為全市應急宣傳員、應急消防員、安監執法員、應急指揮員、搶險戰斗員。組織29424家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18萬多人集中觀看生產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警示提醒企業各級人員全面落實安全責任。

       

      運用方法論,形成監管服務良性循環

       

        廣州市運用方法論,按照安全管理“PDCA”要求健全項目化、閉環化管理,從而算清趨勢、把準形勢、營造聲勢、形成攻勢、穩住態勢。

        “治老病”,依法動“外科手術”。對?;穭討B監管信息平臺預警次數較多、?;肺锪狭魅肓鞒鍪Ш獾钠髽I開展精準執法和重點盯防,僅2020年就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企業44家,關停注銷企業38家,責令整改問題隱患8906項,立案52宗,罰款209.3萬元。在重點領域探索使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巡航執法,形成“陸地巡查、空中巡查、系統巡查”三位一體的“全方位覆蓋、全程監控執法”的跨部門聯合執法新模式。在全市推廣應用廣東省應急管理廳“互聯網+執法”系統,系統上線以來,檢查企業31.5萬次,下達執法文書66.7萬份。

        “治已病”,專家會診聯合治。廣州市應急管理局黨委班子成員分別帶隊深入一線,覆蓋全市各區,完成了12 場“一線三排一起抓,一盤棋一桿子保一線”共商共防會診會,推動廣州市179個鄉鎮(街道)管控、排除了11類共475條季節性風險隱患。在市政府相關會議上,每次至少安排5個以上重點行業部門向市政府匯報“一線三排”工作,通過專家會診聯合行動落實風險防控措施。

        “治未病”,監測預防下重本。投資近3000萬元建成全國首個?;穭討B信息管理平臺,落實“一張圖”管理,實現?;贰皝碓纯裳?、去向可循、全過程可控”。組建安全生產線上會診專家工作室,出臺工作指引,指引事故發生單位、屬地鄉鎮(街道)和市區行業監管部門,以解剖麻雀形式深度分析事故風險,靶向預警,精準施策,有效防止與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治筋骨”,樹行業標準立榜樣。以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為抓手,實施“根治性創建”,出臺了《關于加強城市安全規劃和安全風險管控的實施意見》,實施了《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等3個規劃,率先在全國開展城市安全風險綜合評估,并對29個重點行業實施專項評估,組織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41個行業專項整治,編制各類應急預案3萬多個,打造了“五跨六上四基地”應急救援立體型力量網絡,完成了國家評價標準157個子項的152項達標任務,提高了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全面體現廣東水平、廣州擔當。

       

      提高治理能力,“一線三排”在企業開花結果

       

        廣州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是“一線三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讓“一線三排”在廣大企業開花結果,廣州市安委辦、市應急管理局舉辦了“一線三排”治理能力評比活動。

        該活動面向廣州市安委會成員單位、各區安委辦,以及全市范圍內的企業?;顒訃@“一線三排”隱患閉環機制,評選出操作性強、實用性強、復制性強、推廣性強的安全管理先進經驗,為全市企業展示可借鑒的優秀安全管理工作案例。同時,該活動以典型示范引領,深挖全市“一線三排”工作中的成就和亮點,為廣大企業提供發展、創新、展示、學習的平臺,營造全社會關注和重視應急安全的良好氛圍。

        與以往傳統的獎懲分明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同,在這次評比活動中,更多的企業把“一線三排”工作互聯網化,利用大數據處理、分析風險,把隱患紅黃綠分級,建立電子臺賬,重點區域NFC巡查記錄等,大幅度提高“一線三排”工作效率。

        據了解,中石化廣州石油分公司花都管理部建立“360”隱患治理工作法?!?/span>3”是加油站安全生產三級管理,分別是:公司級、經管部級、油站級管理?!?/span>6”是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六步法,分別是:查、報、研、制、改、證?!?/span>0”是事故零容忍。加深了全體員工對“一線三排”和“自主安全”的認識和理解,確保企業年度安全生產目標的全面達成。

       


      【責任編輯:cheng】
      国产亚洲福利AV综合导航

          <span id="xbxj5"><nobr id="xbxj5"></nobr></span>
          <address id="xbxj5"></address>
          <form id="xbxj5"></form>

          <noframes id="xbxj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