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調查研究賦能應急管理謀發展
2022-06-06來源:中國安全生產 作者:北京市應急管理科學技術研究院 張玉娟
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當前,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新冠疫情總體可控,應急管理經受住疫情考驗。但在疫情暴發前期,也暴露出監測預警研判不足、應急響應流程不規范、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社會動員不充分等問題。應急系統一直在通過有效途徑找到解決應急管理存在的問題上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闭{查研究就是實踐方式之一?!笆奈濉睍r期作為我們積極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全力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的重要時期,在應急管理領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意義重大,做到思想上統一、行動上踏實、落實上精準,確保應急管理調查研究“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有實效”。
調查研究的重要性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查研究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摸透情況、找準問題、明白思路,找好舉措。只有充分認識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才能靈活運用調查研究這一手段,達到工作實效。
調查研究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毛澤東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名言深入人心,諸多關于調查研究的文章和講話對實踐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深化調查研究精髓,在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基礎上 ,進一步明確沒有“更沒有決策權”。北京市應急系統在應急管理改革深化的初期,就旗幟鮮明地認識到:同樣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應急管理領域的話語權,更沒有應急管理的指揮權和決策權,只有充分運用調查方法,做好研究工作,才能全面詳實了解應急管理的全過程,找出問題,提出舉措。
調查研究事關事業成敗?;仡櫸覀凕h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始終把調查研究作為“傳家寶”沿襲到工作方方面面。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等我黨創舉,都是從實踐中探索而來。北京市應急系統重視調查研究由來已久,首都安全生產工作歷來重視調查研究,從基層經驗總結而來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安責險等在安全事故預防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也離不開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需要把握的原則
調查研究要克服懶惰思想。在一個“大家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信息時代,有些人覺得搞調查研究實屬資源浪費。殊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要想掌握實際,還需“絕知此事要躬行”,避免閉門造車、坐而論道,真正做到“百聞不如一見”?!懊鎸γ妗毙枰妗版I對鍵”。首都應急管理客觀情況復雜,各類突發事件情形不一,沒有“模板化”的管理模式,更需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各類風險隱患,摸清底數。
搞調查研究要反對不良之風。過去調研存在走形式,走過場,“白天坐著車子看,晚上圍著桌子轉”,中央強調要狠煞“四風”。還有些人片面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調研,免有觸線違規之嫌,矯枉過正。實際上反對不良之風搞調研,并不是反對調研,不能因噎廢食。應急管理領域調查研究須風清氣正,杜絕淺嘗輒止,切實達到調查研究之目的。
調查研究要秉承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調查研究是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原則基礎之上,做到“三真實”:調研現場要真實,調研材料要真實,調研結論要真實。實際情況是調查研究的客觀存在,杜絕粉墨登場的改造;調研材料是反映問題的載體,杜絕描眼畫眉的修飾;調研結論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杜絕隔靴搔癢的舉措。應急管理調研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秉承求真務實工作作風,正視現實,看清問題,鼓勵如實反映情況,提出不同意見,不唯上,只唯實。
調查研究需要找準問題?!吧浼窗凶?,彈琴要看聽眾”。搞調研首先要明確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而去。問題找精準,研究才能有深度,決策方能謀到關鍵處。當前國際國內各領域各方面都面臨眾多新情況新問題,應急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各類風險交織形成“風險綜合體”,“黑天鵝”與“灰犀?!迸及l,應急救援有待完善,生產基礎依然薄弱等問題。面對這么多問題,須抓主要矛盾?!盃孔∨1亲印?,找準發力點,抓制約工作發展觀念、體制機制等核心問題。
調查研究需要熟悉流程。找準問題后,要認真做好調查研究準備工作。過去,調研工作存在“來匆匆,去匆匆,回來兩手空空”的現狀,收不到實效。應急管理工作調查研究需要有一套完備的流程體系,即收集獲取資料,閱讀辨析現狀,清楚明了背景,羅列整理問題,起草制定方案,標明注釋調查重點,通知傳遞問題,認真準備資料,深度調研,增強調研的針對性、有效性。
調查研究需要正確方式方法。習近平總書記用“深、實、細、準、效”概括了調研要達到的五個要求,因此,搞好應急管理調查研究腳踏實地的調查研究功夫和獨到具體的調查研究方法。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北京市應急系統深入基層一線,赴行業部門、街鄉鎮等搞一些“自選動作”的隨機性調查,撲下身子,做到“身心”皆至,同區縣、街道一起討論問題,傾聽應急指揮上下溝通、左右協調等存在問題。
調查研究功在研究。調查是基礎,基礎扎實,才能深入研究;研究是關鍵,研究精準,方能指導實踐。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要解決問題?!睉惫芾砉ぷ鏖_展研究目的就是準確了解應急管理的全流程,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律,研究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對策,提出有價值的工作建議。北京市應急管理系統從青年干部培養抓起,依托優秀青年人才評選工作,增設干部撰寫調研報告環節,強化青年干部調查研究能力。
調查研究要持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需要對領導進行調研能力培訓和學習,同時對領導干部的調查研究能力要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應急管理調查研究也需要“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北京市應急管理系統每年的應急管理干部培訓中,有專題調查研究的教學安排,提高干部調查研究能力。同時建立市、區、鄉鎮三級干部交流機制,到基層去,掌握一手資料。
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
完整的調查研究除了調查和研究以外,還有改造的過程,這也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因此在應急管理領域調查研究的改造過程中,還需要吸納PDCA管理理論,制定一系列制度,精選有效調研方法,及時修正調研結論,推動成果落地。
建立健全調查研究制度體系。機構改革后的應急管理,在體系建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急支撐保障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也存在機制不順、基層力量薄弱、信息化有待加強等問題。建立和完善以領導機關調研工作制度為核心,以調研后決策的調研論證制度為保障,以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為依托,以領導干部牽頭研究重點課題制度為手段的調研制度體系。同時由應急委牽頭,建立行業部門和屬地部門之間的橫縱調研聯合機制,明確調研聯系點,在理順應急工作機制、嚴密責任體系、嚴格法治措施、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加強應急指揮能力建設上有所作為,有所建樹。
精準選題和調研。應急管理千頭萬緒,從形勢研判、風險管理、監測預警、信息報送、應急決策與處置、應急聯動、宣教動員、信息發布、恢復重建、調查評估等機制、應急管理法制建設、預案體系、應急管理保障等精準選題,進一步拓展調研渠道,運用定性分析或者定量分析方法,對存在問題進行調查,開展深入研究。一方面綜合運用文獻研究、座談等傳統調查方法,另一方面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調研方法,利用大數據信息化平臺,收集有效資料,分析突發事件發生規律,提高調研的科學性。
做好成果轉化。調研報告是調研成果展現的一般形式,調研報告需要做到材料新鮮、論據確鑿,富有典型性;分析需要深刻到位,論點彰顯,具有操作性。應急管理調研工作,經過科學論證后,需要將結論轉化為解決相關問題的政策、措施,并對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確保調研成果真正落到實處。市應急局高度重視調研成果轉化,專門制定調研報告成果轉化的實施方案,通過專家講評、特色工作講評、推動調研報告對策建議上升為政策決策等具體舉措,實現“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過程。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是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證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應急管理系統的重要任務。路漫漫其修遠,應急管理需“上下求索”,興調查之風,做研究之實,在落實應急管理領域改革意見、強化落實各方責任、補齊短板、消除風險隱患出實招、謀良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