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
2022-03-23來源:中國安全生產 作者:北京市應急管理科學技術研究院 高雅莉
安全是生產經營活動和生活的基本條件和前提。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形成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發展理念與實踐,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內涵所在。
一、安全文化建設的布局
安全生產五要素之首即是安全文化、是五要素的靈魂,是各要素產生之根本。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就是思想認識的提升和行為方式的規范兩個層面,內化思想,外化行為。安全文化建設的程序從企業——生產——安全生產——安全監管——安全文化建設的邏輯鏈條關系,倒過來看,建設安全文化的路徑就一目了然。
建設安全文化,創新社會管理,需要準確把握好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格局中各角色的職責定位,清楚界定安全生產工作格局中政府、社會、企業的職責分工,形成合力,即齊抓共管。
政府是安全生產規則的制定者,文化建設的領導者、規劃者、統籌者。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安全生產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出臺對策措施,規范安全生產的制度,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的預測和研判;搭建起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部門之間協調有序的溝通平臺,理順安全文化建設的制度機制;同時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維護安全生產工作秩序、既定規則、人民安全。
企業是安全生產責任主體、文化建設工作的主體。要遵守政府制定的安全生產工作規則,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法規政策,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的安全生產制度規范,具有保障從業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的社會責任,這就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
社會力量是安全生產、文化建設的參與者、監督者。在提供社會服務、參與安全生產民主決策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暢通社會力量在安全生產工作方面的自律渠道,并動員社會力量、發動群眾參與安全生產工作。這三者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相互聯系,協同配合。
政府統一領導、規劃安全文化建設,應急管理部門作為負責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類突發事件處置的主責部門,是安全文化建設的策劃者、引導者和實踐者。通過大力推進安全文化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學校、進家庭,讓廣大人民群眾都來監督生產安全、維護生產安全,使安全行為、安全精神、安全制度形成習慣,讓安全文化成為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價值觀。
二、安全文化建設的實施
明確了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厘清了政府及職能部門、生產經營企業、社會力量各方職責,確定了安全文化“五進”的工作方向,找準了重心,安全文化建設就有章可循,扎實穩步推進。
(一)建設企業安全文化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過程決定了事故發生率,是全社會安全的牛鼻子、主戰場,安全文化建設首當其要。企業的管理文化包括企業安全生產法規的貫徹落實、安全操作規程規章的健全與落實、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民主決策監督制度、職工勞動保護制度等。安全生產技術設施、裝備,防備物資儲備等決定著應急減災程度。安全信息的傳遞與具有自身安全生產特色的宣傳氛圍,影響著人們的警惕性和文化養成。企業安全督查在排查生產隱患之外還
要注重督促規章制度落實。概括地講,文化建設的邏輯思路與路徑就是:理念引領——制度機制——知識技能——執行落實——技術支持——氛圍養成。如圖所示。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能夠從整體提高企業群體的觀念、態度、意識,達到減少、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和安全隱患的存在,形成良好的生產安全基礎,從而有效、徹底地實現生產的安全預防。
安全文化建設需要政府推動與統籌。政府制定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指南、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評估標準,是企業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對企業開展安全科技、安全管理、安全檢查,嚴格執法監察,將進一步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動安全生產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大型重點行業如石化化工、供電供暖等對安全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一旦發生事故影響極其嚴重,甚至可能影響政府公信力。反過來,建設得好,也具有龍頭牽動、示范效應。
安全文化建設既是潤雨無聲的過程,持續經久,也需要活動載體。全國各地以精心組織區域“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日”等大型活動為載體,通過寓教于樂、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深入宣傳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重大部署、政策措施?;顒又屑葓猿址沼谄髽I,指導幫助企業有效建設安全文化,也要突出在安全生產大檢查中發現的隱患案例,促進企業自我約束。同時,鼓勵企業職工積極參與監督企業生產安全,形成廣泛參與和共同監督的輿論氛圍。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示意圖
(二)建設社區安全文化
社會治理能力是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國家治理體系和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設社區安全文化的目的在就于此。近年來興起的和諧之居、宜居之城,文化之都等百姓口碑,無不以安全為前提。防災減災日、安全宣傳咨詢日、安全生產月等既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載體又是社區安全文化建設的載體,同步主打企業和社區兩個戰場。
持之以恒、扎實有效開展安全社區、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建設達標、評估、評比、晉級工作,是城市社區、街道辦事處、農村鄉鎮文化建設的一項經久性、基礎性的工作,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由此也推動安全文化進農村、進家庭。當然,這一系統工程,需要在黨的領導下,統籌相關部門合作,通過各類具有本區域鮮明特色的安全文化活動載體,切實提高大眾安全文化素質;通過安全法規宣傳,促使大眾行為遵紀守法;通過應急知識普及,提高大眾安全應對能力;通過加強對流動人口的安全宣傳教育,穩定社會。
與此同時,加快推進社區周邊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專業化、規范化建設,指導培育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探索體驗式應急教育新模式、新途徑,成為企業、社區、學校開展安全教育活動的重要場地。組織或承接宣教培訓和活動,發揮市場機制,引導公眾前往參觀、體驗,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安全教育服務。打造安全應急宣傳車,集應急指揮和應急科普宣傳教育于一體,走進社區、學校、家庭,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和體驗活動。通過大力開展社區安全文化建設,讓安全觀念、安全意識深入人心,讓廣大人民都來監督維護生產安全、生活及方方面面的安全。
(三)建設校園安全文化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全社會安全關注的重中之重,也是未來中國安全文化的傳承者、塑造者。安全文化進學校、進家庭,從娃娃抓起,教育新一代安全成長,植根安全文化,達到既高度關注孩子們的安全,也在播撒安全文化的種子,是影響當下和未來社會安全文化的最前沿、最有效的抓手?;谶@樣的思考,北京應急局決定在中小學秋季開學之日就開展一場校園安全文化的普及活動,精心打造《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大型電視專題節目。聯合教育、公安、廣播電視等部門聯辦。這一做法在全國尚屬先例,科學性、新穎性、趣味性兼具,深受師生歡迎,不少省市紛紛前來取經。
《公共安全開學第一課》是一檔大型原創安全科普類公益電視節目,自2019年起于每年新學年開學之際推出,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而設計,迄今已連續舉辦3屆,在北京電視臺和全網40余個平臺同步播出,年均收視率達3500萬。它采取真人實景拍攝、動畫原理剖析、模型搭建解讀等方式將安全原理講深講透,邀請專家分析講解,深入淺出,使學生“不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營造出一堂線上線下共同參與、互動的大課堂。通過邀請專家、災害幸存者、救援先鋒講述親身經歷,傳遞面對災難,保持堅定信念的正能量精神,引導中小學生樹立“生命至上、擁抱陽光”的積極心態,達到主題升華?!豆舶踩_學第一課》節目的制作、播出,引發眾多中小學校、幼兒園組織安全主題班會、繪畫手抄報等活動,鞏固拓展延伸節目中講解的安全知識。群眾評價“節目吸引孩子眼球,內容豐富有益”,達到了小手拉大手,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目的效果。節目強大人氣,誘發出強烈社會輿論正能量,也直接催化了政府相關部門平安校園建設與宣傳教育的專門文件順勢出臺。衍生了《急中生智》小學生安全科普叢書的出版。
安全文化建設是一條很長的路,從培育到管理、參與、配合,再到技術的改善,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長期堅持,絕不是一時一事,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安全文化建設是動態的,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需要按照既定的安全文化建設規劃緊緊扭住不放,常抓不懈,鞏固已有成果,并根據安全生產、社會安全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安全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