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應急管理廳關于加強救災和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的通知
2021-05-09來源:陜西省應急管理廳 作者:
各設區市、韓城市應急管理局,西咸新區應急管理局:
加強救災和應急物資保障工作,提升應急綜合管理水平,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貫徹落實全國救災和物資保障工作視頻會議和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大幅降低災害災難損失,全力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的有力舉措。目前我省即將全面入汛,為進一步加強救災和應急物資管理,切實發揮應急救災在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現就近期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強災情管理,提升各級報災水平
(一)實行角色管理,夯實報災責任。嚴格執行《應急管理部 民政部 財政部關于加強全國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應急〔2020〕11號),強化災情角色管理,通過專兼職配合等方式,逐級落實災害信息員A/B角配備,及時更新“全國災害信息員數據庫”,做到災情管理嚴絲合縫,無縫銜接,報災隊伍穩定,職責明確。
(二)暢通報災渠道,及時通報情況。各地要建立健全地方快速報災機制,災害信息員要隨時保持通信暢通,密切關注本地區雨情、汛情、重大地質災害等風險隱患,及時接聽上級來電,接到要求核實災情的指令后,電話核實反饋時間不超過30分鐘,書面反饋(含微信、短信等即時通信手段)不超過一個小時。
(三)加強教育培訓,提升報災水平。部分地區因村(居)委會換屆調整等原因,基層災害信息員有變動,新人業務不熟練,嚴重影響災情報送的及時性、實效性和準確性。各地要將災害信息員培訓列為部門重點工作,每年災害信息員培訓不少于2次,重點向基層報災人員傾斜,特別是多災易災地區鄉村干部,完善報災網絡“最后一公里”。
(四)推行評估制度,強化災害核查。我省陜南、陜北、關中三地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差異較大,各地要結合當地自然條件、作物種植特點等因素,建立作物、房屋簡易損失評估標準,并推廣至一線基層地區,做到災害發生后災害信息員能快速、準確評估受災損失,為隨后的科學施救打好基礎。
(五)規范報災行為,如實準確報災?!秶易匀粸暮η闆r統計制度》修訂后,統計指標有較大變化和調整,各地災情信息員要苦煉內功,加強學習,全面準確掌握各類災害特點和統計指標,確保災情報送及時、準確、有效,按照“初報快、續報勤、核報準”的要求,在災情穩定后2小時完成初報,核報前每天堅持零報告制度,及時續報災情進展,災情報告、圖片全面詳實。
(六)定期通報情況,總結提升能力。各地要制定科學有效的報災評估機制,并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定期開展轄區報災能力評估,通報經驗做法,講評不足和弱項,對于災情信息報送及時準確、報送條目較多的區縣給予一定獎勵補助,對于報送不及時、不準確地區通報批評。
二、突出重點區域,加強救災保障能力
(一)爭取資金支持,落實經費保障。各地要擺脫救災工作等靠要的思想,抓住應急改革機遇,積極爭取財政支持,落實救災經費,并保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年遞增,實現小災能自救,物資裝備有保障的目標,保證本地區各項救災工作正常開展。
(二)檢查款物發放,杜絕截留挪用。2020年我省下撥基層備災能力建設資金(陜應急〔2020〕274號)2.7億余元,用于采購儲備帳篷、衣被、發電機、照明燈等群眾生活類救助物資,力度之大,在歷年來尚屬首次。各地要嚴格資金用途,管好用好本次基層備災能力建設資金,確保汛期來臨后物資儲備到位。市級應急局要聯合財政部門加強資金使用監督檢查,對于使用不當,截留挪用地區要通報批評,并追回資金。
(三)規范儲備計劃,推行量化儲備。各地要根據本地區人口數量和災害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救災物資儲備規劃,推行量化儲備,要按照一次性轉移安置轄區3%人口規模,安排帳篷、衣被等物資儲備量,做到物資種類齊全,搭配合理,充分保障受災群眾衣、食、住、醫等生活需求。
(四)做好物資管理,準確及時調撥。各地要隨時準確掌握本地區救災物資種類、數量、質量和最大救助規模,安排專人進行物資管理,定期盤點庫存。要健全快速調撥機制,按需及時調撥運輸分配到位,并按照先進先出,常用常新原則,合理安排好救災物資使用和補充方案,保證關鍵時刻救災物資調的出、用得上。
(五)合理儲備布局,優化物資配備。各地要借本次基層備災能力建設資金下撥契機,加強調研,優化布局,形成分布合理、功能完備、運轉高效、輻射全面的應急救災物資保障網。要督促鄉鎮、村組整合資源,利用現有條件,設立、改建一批基層備災物資儲備點,特別是對于多災易災地區及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村組及社區,要做好救災物資前置、下沉,切實提升基層救災物資保障能力。
(六)健全捐贈方案,做好款物管理。各地要抓緊制定本級救災捐贈工作方案,及時完善救災捐贈工作內部協調機制和外部聯動機制,明確民政、財政、交通運輸等部門工作職責,做好上下協同、橫向聯動、內外銜接,確保在極端情況下不斷、不亂、不慢。要重點加強捐贈物資管理,堅持公開透明,實現精準募捐,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七)落實產能儲備,推廣家庭儲備。各地要了解本區域內重要救災物資生產企業情況,掌握生產能力,視情開展協議儲備,保證重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后開展大批量緊急采購需要。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廣大群眾強化防災減災救災意識,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切實加強家庭應急物資儲備。
(八)健全發放檔案,做到賬物相符。各地在救災物資發放過程中要建立健全物資發放臺賬,以人定物,以物定帳,做到賬物相符,保證受災群眾救助不斷檔、不留白。對于帳篷、發電機等特殊物資,要重點管理,待災害救助結束后,做好物資清洗、消毒、回收等工作。
三、完善救災預案,落實各項救災措施
(一)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做好災害應對。各地要針對當地災害特點,抓緊修訂符合地方實際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明確各部門、各單位工作職責,健全工作機制,細化響應措施。要盡快完善巨災情況下受災群眾安置救助方案,推進各項措施和流程規范化,確保每個環節具體到事、每項任務落實到人。
(二)及時啟動響應,做好災害救助。各地要夯實救災工作屬地管理原則,加強災害預警預報工作。要實時關注災情指標,達到本地響應標準后,及時啟動本地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響應啟動后,應急部門要第一時間會商財政部門,申請下撥救災資金,撥付救災物資,妥善轉移安置受災群眾,保障受災群眾“五有”。
(三)加強應急演練,完善薄弱環節。各地要做好應急救災隊伍建設,加強救災業務人員教育培訓工作。以減災委名義協調組織,多部門聯動,定期組織開展自然災害救助演練,以演代訓,提高重大災害救助保障水平,將人員轉移安置、集中安置點建設作為演練的重點、難點,做好部門協同、區域協同,將演練成果轉化為工作實績。
(四)每日報送情況,做好會商研判。汛期要堅持“小災合并報,大災及時報”工作思路,建立災情核查與會商核定機制,深入開展災情分析研判,提供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的災情數據,更好的服務應急決策,支撐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五)加快重建進度,保證群眾安居。汛期即將來臨,我省個別地區重建進度滯后,導致一部分受災群眾無法按時搬入新居。各地要貫徹落實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深入一線督導檢查,對于重建進度不利地區予以通報批評,加快重建資金撥付審批程序,力爭在汛期來臨前完成倒房重建任務,保證重建房屋質量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受災群眾按時安全入住新居。
四、嚴格監督檢查,確保救助取得實效
(一)加強監督檢查,落實救助政策。2020年我省各類自然災害救助款已全部發放,為確保資金規范使用,各市局要抓緊進行回頭看,重點核查地方申請及發放程序是否規范,金額是否符合中央和省級發放標準,市縣配套是否到位,帳實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截留、滯留、挪用等違規現象,對發現的問題務必通報當地政府嚴格整改,并將執紀情況上報省廳。
(二)開展自查自評,形成匯報材料。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細化方案,組織開展自查自評,重點檢查2020年度冬春救助工作完成情況、2020年度恢復重建工作完成情況、基層備災能力建設情況、各市縣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和規劃情況、災情信息員隊伍建設情況。市局要對本地區開展督查檢查,統計匯總各項任務完成情況,總結存在問題和好的經驗做法,形成書面匯報材料,5月15日前報送至省應急管理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省廳將根據各市工作完成情況,成立檢查組,適時開展救災和物資保障工作專項檢查。
聯 系 人:姜斌 聯系電話:029-61166198
郵 箱:497897030@qq.com
陜西省應急管理廳
2021年4月30日